齐鲁工业大学

学校概况

     齐鲁工业大学(原山东轻工业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主校区位于济南市西部新城大学科技园中心位置,北依黄河,南拥泰山,坐齐望鲁,文脉绵延。建校60多年来,学校秉承“明德励志 崇实尚能”的校训,发扬“扎实为人、执着做事、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培养了15万余名毕业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办学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是山东省重点支持的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学校主校区(长清校区)坐落在省会济南市西部新城大学科技园中心位置,北依京沪高铁济南西站,南拥驰名中外的国际园博园风景区。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施完备、条件先进,基础设施齐全。校园建筑、绿化按国际园林标准设计建设,属省级园林化校园示范单位。2012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十大特色名校”的称号,是山东省内重点建设高校。

 

   辉煌历史发展齐鲁工业大学创建于1948年,是山东省内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于当时由解放军胶东军区军工泰山石部建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由山东省轻工业学校更名为山东轻工业学院。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5年获准为工程硕士培养单位,2006年成为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7年,在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2009年获准为艺术硕士培养单位,2012年学校成为首批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共10所)高校。2013年4月18日,由山东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英文名: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校训:明德励志、崇实尚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明”,一为明白、清楚,二为懂得、了解,三为弘扬、彰现;“德”,指品行、品质、道德。“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
  励志:意喻着要有远大的理想,树立从事自己热爱事业的志向,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磨练自己的意志,激励自己实现人生目标;
  崇实: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尚能”之“尚”有尊崇、注重的意思。“能”可解释为能力。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尚能是主张人应喜爱和注重学习。

 

       学校设施完善学校占地面积23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5.3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6亿元。教学用计算机3500余台套,数字化语音室、自主学习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130余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近187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学校建有山东教育与科研网济南城域网西部新城大学科技园网络节点,为大学科技园内的9所高校提供教育科研网络接入服务,校园网贯通办公楼、实验楼及教学楼,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学校现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重点实验室12个;校企合作省级工程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9个。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先进、齐全,为海内外学者开展学术合作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在制浆造纸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发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工程与技术、艺术设计、机电工程、清洁生产过程、食品标准、宝玉石鉴定、道教文化、区域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居国内先进水平。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方略,建立了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以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为主体的勇于探索、乐于奉献的教学科研队伍。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139人,其中副教授以上高级专校园风光(5张)业技术职务人员5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6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30人。现拥有双聘院士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和山东省优秀教师16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1名,硕士生导师202名。学校从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聘请了10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部分教师被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聘为客座教授

 

   学科建设完备。学校坚持实施“学科领校”方略,建立了省、校两级重点学科(实验室)为骨干的学科体系,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依托优势学科平台强化专业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现有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分中心、9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含2个省级强化重点学科)、5个“十二五”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含一个强化创新平台)、4个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1个省发改委实验室、1个省政府批准的技术中心和1个省经贸委技术中心,校企合作省级技术研发中心9个,省级以上重点建设平台22个。

  学校科研团队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400余项;年科研经费从2600万元增加到4000余万元,获发明、实用新型等专利2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3项,国家级奖励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山东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

  2011年度,我校有10项省自然基金、7项省博士基金、5项省科技攻关项目获批。在科研获奖方面:我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4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论文900余篇。教育部《全国高校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统计排序》显示,我校全国排名第22位。

 

       教学水平先进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成绩。在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大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成果丰硕,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等赛事中成绩突出,获国家级二、三等奖9项,省级奖595项,名列山东高校前茅。学校被山东省授予“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是有志青年学习、创造的乐园

 

       创新课程丰富创新课程“试点班”于2011年3月6日正式开班,通过“1+2+1”模式培养成卓越工程师等特殊人才。 在当前国际交流日益明显的21世纪,我们中国学生的国际视野、国际交流、人文精神、实践创新能力相对缺失,办试点班的目的就是闯出一条既适合山东轻工业学院校情又能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接轨的新路。

  试点班将采用“1+2+1”模式。前一个“1”代表第一年主要是工具课程的学习,重点是英语和网络检索课,以解决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问题。后一个“1”即最后一学年,按照不同的出口进行培养,具体可分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术型人才培养、创业型人才培养等四个模式。我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与其他高校不同,通过前三年的教育,在基本完成世界公民素质、中国公民素质培养、结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后,出国完成国际培养。在第四年的国外学习期间,主要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完成国外大学的培养计划。通过学分互认,取得我校和国外大学的双学位。

  对于中间的两年,“2”是课程体系主体,主要是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重点是对现有课程进行梳理,通过借(借助国外先进课程)、减(压缩当前课程学时)、废(废除一批与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很密切的课程)、并(对相关课程进行合并)、增(增加一些真正对学生成才、成长有用的课程)等手段,对课程进行创新,保证课程有用、有效、先进

 

       国际交流广泛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道路,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先后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英国布赖顿大学、德国伊尔姆瑙理工大学、芬兰埃博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等10多个国家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分别与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及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合作举办了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在中外合作办学、师资交流、留学生互换、联合培养博士及科研合作等领域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就业创业新高近五年,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毕业生中,他们或成为山东省轻工经济领域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或成为独领风骚的政府公务员、科学研究人员。毕业生中更是涌现出1000余位知名企业家,被新闻媒体称之为极富特色的“轻院老总现象”。学校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山东省轻工行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在已评选的40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基层就业标兵)”中,我校毕业生占6名,入选人数列全省高校第一位。 学校积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秉承“崇实尚能”校园文化精神,发挥学科优势,与山东轻工业互动共进,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山东轻工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被誉为“山东轻工业人才的摇篮”。学校正在全面推进“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办学方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工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概况 _ 齐鲁工业大学 _ 三久●微微e校联盟
http://dx.165183.cn
长清大学城规范称呼为:济南大学科技园。位于济南长清区崮云湖办事处(原崮山镇),是济南最大的大学城,以本科层次学校为主,目前有10所大学入驻